苏州最美的风景竟藏在地下,多达100处!你不一定都见过!

2022-07-16 22:50:39


在苏州,我们每天上班都会经过她,

她每一处都有自己的特点,故事,

她也成为了众多外地游客对苏州的第一印象。

地铁站里独具一格的艺术墙,

就连外地游客都不禁赞叹她的美!

你最喜欢哪一个?


 

◆轨道交通1号线◆

 

星湖街站
科幻大片般的场景


星湖街站就像是科幻大片一样,艺术墙的位置设立在了顶部、两侧护栏,形成了一个立体的形象。



顶部的灯光设计在数字化的线路图里,就像是灿烂的群星,非常符合工业园区“科学化、信息化”的定位。



 

相门站
昆曲评弹来坐镇

 

昆曲苏州评弹,一个起源于苏州昆山,被誉为“百戏之母”,另外一个则是苏州独有。这两大宝贝,来坐镇相门站。



为什么会用昆曲和苏州评弹的形式表现?原因在于相门站位置的正北侧是昆曲博物馆和苏州评弹博物馆。



 

玉山路站
神话色彩浓厚


玉山路站的艺术墙设计属于灰色硬朗的工业风,内容上又有着很浓厚的神话色彩。她表达的是苏州自西至东的自然人文景观,用神话色彩的鱼作为画面主体,把传统景观和现代景观,农渔劳作和现代悠闲糅合在一起。




木渎站
浓浓的视觉冲击力

 

苏州艺术家用金属元素做成了这幅壁画,把苏州的太湖、山水、植被、塔桥、园林、民居等元素,非常细致的展现在了大家的眼前,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,充分展现了太湖至木渎地区的自然与人文景观。



 

轨道交通2号线◆

 

苏州火车站
苏式园林成为第一窗口

 

苏州火车站是苏州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,这里不光是艺术墙,就连站内的装饰都是以园林风格为主。这里的大艺术墙通过灯光处理,以竹、石以及园林长窗等造型元素,形成一幅“园中园”的现代意象画卷。


 

小艺术墙呈现园林外小桥流水和人家尽枕河的意象,如同一幅“桥上桥”的江南水乡风情装饰画。



 

山塘街站
萌萌哒的山塘狸猫

 

山塘街的盛景,在太平天国时期就被战争毁于一旦,经过后人们的努力,七里山塘又重现在大家的眼前!山塘街站以山塘街的人文风情为创作主题,前景为砖浮雕刻画的通贵桥和山塘狸猫,背景画面用金属板网印制山塘风景和山塘代表性古建筑形态,画面中以铜板腐蚀刻十二月时令民俗活动、历史名人及民歌《大九连环》等内容。



 

劳动路站
端午赛龙舟的发源地

 

劳动路站位于古胥门外,苏州是端午节龙舟竞渡的发祥地,而苏州龙舟竞渡的最早起源就在“胥门塘河”,即今天的胥江河。


 

该站借用彩绘雕刻玻璃和内打灯光,用古胥门为背景,以龙舟竞渡、花灯巡游为主题,整体看上去有一种波光粼粼、彩船龙舟穿梭往来的感觉,显得祥和、吉庆。另外,画面色彩处理还吸收了苏州桃花坞版画的色彩。




桐泾公园站
养蚕制丝的重要地

 

古时桐泾为桑蚕之地,从宋至清一直为栽桑养蚕制丝织绸的重要基地。桐泾公园站艺术墙将丝绸的整套织造过程汇于一个画面,用传统的木刻阳线为造型,加上雕刻玻璃、装置、灯光的衬托,视觉上通透敞亮、绚丽清新。



 

轨道交通4号线◆

 

龙道浜站
荷塘月色美不胜收

 

相城区的荷塘月色公园很著名,龙道浜站以荷塘元素为创作主题,用了夸张、变形、解构、重组等大线条的手法表现荷塘的美景。



荷花、荷叶造型的曲线充满了灵动的活力,视觉上也是很享受的。




北寺塔站
知恩报恩讲孝道

 

这一站用了突出的立体结构来表现,抽取塔内塔底的建筑结构作为主要创作元素,以北寺塔的“知恩报恩”作为主题创作内容。



在背景处理上,选取北寺塔建塔典故“孝子孙权报母恩”为创作主题,展现出一幅传承千年的中华文明传统“孝”文化图景。




南门站
金属元素很抽象

 

南门站从外观上看去似乎跟其他站点有些不同,显得有些抽象。以《天文图》指代“天”,《平江图》指代“地”,以线装本的《论语》来表达“仁”,以五百贤士中主要代表人物的线刻来象征此处的人“贤”。



而不锈钢造型层则通过“水的幻化”来表现水乡古城的“水、石、城”之间特有的关联和情怀。用象征的手法来传达“天地仁贤”的主题。




同里站
园林太湖石都有了

 

这个站点的背景画面内容,采用石材雕刻古镇最具代表性的“一园、二堂、三桥”古建筑风景,中景则是同里著名的退思园砖浮雕门楼。



前景采用不锈钢切割、镶嵌的平面化太湖石形态,并结合不同的颜色增强太湖石的立体结构。


 

苏州现有的三条地铁线路,共有近100个站点,这是苏州对外展现的另一个窗口。这些根据不同地理条件、人文环境而设计的艺术墙,把苏州的文化用一种更直观的角度展现在了大家眼前。不过,在地下空间开发设计方面,看见君觉得苏州做的还不够,希望以后的地铁站设计,能更好。你心目中哪一站最有苏州味儿?快来留言吧!

 

部分素材来自姑苏晚报、苏州轨道交通官网等,

看见苏州综合原创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
友情链接

Copyright ©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江苏民歌音乐交流组